湖北日报头版报道:为乡村振兴护航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王林松
“我宣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4月29日,湖北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着装仪式庄严肃穆,60名执法人员郑重宣誓。
新制服臂章图案上有盾牌、五角星、麦穗和梯田,象征“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彰显着“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执法理念。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大决策。几年来,全省各地锐意进取,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改革,全省5000名农业执法精兵亮剑执法,展新姿,立新功,谱新篇,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新队伍:握指成拳
今年3月底,钟祥市官庄湖农贸市场,两名摊贩偷偷销售未经检疫的生猪肉品,被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当场查获。随后,该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顺藤摸瓜查出一家私屠滥宰场所,联合予以捣毁。钟祥市生猪出栏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打击私屠滥宰、贩卖加工病死猪肉的专项行动,有效地净化了当地生猪产业环境,保护了消费者食品安全。
耕耘之芯,种业先行。去年,湖北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一地发现、全省联打”。立案查处种子案件350起,没收违法种子近19万公斤。查处“黄华占”水稻品种等一系列种子侵权案件,与公安部门联手捣毁转基因水稻种子地下产业链。
……
近两年来,一支精干、高效的“铁军”频频在全省各地重拳出击,有效地打击了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行为,维护了农业生产法治环境,保护了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这支队伍就是全新的护农兴农卫士——各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扛牢责任,加大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新,积极投入,压茬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各项改革,成效显著。
2021年8月30日,湖北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
这支全新队伍握指成拳,将分散在省农业农村厅内设机构、原省水产局、省畜牧兽医局、省农机局和所属其他单位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职能整合。
在省级层面设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湖北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编制数5000余人;除直辖市外,湖北是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人数最多的省份。”该局局长覃双鹤自豪地说。
为何要着力推进此项改革?华中师大法学院教授肖登辉称:这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农业农村部门是国家重要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43部,覆盖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农机、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十多个领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生新变化,原有执法方式中存在多头分散、执法缺位、不到位、以罚代管,“运动员”和“裁判员”不分,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
向改革要动力,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成为大势所趋。
据介绍,整合后的农业执法,由过去的“单线执法”向“全线综合”跨越,涉及种植业、兽医兽药、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宅基地等各方面,成为“全科式”执法。
新作为:为农业农村保驾护航
从四面八方整合而来的农业执法尖兵,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一亮相就展现出了改革的新气象新效率。
在极短的时间内,我省全面构建“省局、市支队、县大队”的工作架构,改革过程中突出市县的地位,坚持重心下移、权限下放,一个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成,有效地解决“多头管、重复管、无人管”等问题。
为打造一支“通专结合”“一专多能”的专业队伍,各地执法队坚持常态化培训,在政治、作风、专业等方面开展“五大练兵”。今年着力培养1000名业务骨干,打造一支听党指挥、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铁军”。
同时,我省广泛征集农业执法各个领域的首席专家、办案能手、业务尖子,建立省农业综合执法专家库,选派专家参与或指导大要案查处,一批陈年旧案得以查处。
今年,我省围绕85个水稻、玉米品种的真实性,打响品种权保护的“发令枪”。围绕豇豆、韭菜、芹菜“三棵菜”等农产品,我省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重拳打击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行为。
禁捕退捕“渔政亮剑”行动、畜牧兽医“雷霆”行动、农资打假“春雷”“绿剑”行动……利剑出鞘,全省有声势、有成效、全方位开展农业执法工作,守护广大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为粮食稳产保供、壮大十大产业链保驾护航。
新手段:“高精尖”替代“人海战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市县各级财政对执法装备加大投入,给予充分保障,应保尽保,实现了执法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十年禁渔”水域涵盖1061公里长江干线、858公里汉江干流和8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干线长、任务重,“人海战术”不合时宜。实施禁渔以来,我省着力建设禁渔监管执法“天网”工程,加快实现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无人机、天眼线上巡查”“人工线下检查”“专项突查”的网络。
今年,武汉市渔政执法“天网工程”全部建成。1个中心城区、6个新城区、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政执法监管平台实现“监控—预警—追踪—记录—取证—查处”禁捕水域全天候可视化智能监控,有效遏制了违法捕捞行为。
针对“三农”监管对象数量多、小而散,宜昌探索建立“1+9”市县中心农业综合执法指挥体系,织密智慧监管“一张网”。该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郑金武介绍,宜昌还开发农资管家系统,实现农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和闭环监管。
据介绍,全省已将农业执法智能处理系统和执法通APP纳入执法工作年终考评内容。“高精尖”助力下,一个智慧执法新格局逐渐在我省形成。
新机制:执法联动聚合力
今年,我省“蠡玉999”假种子案震动业界,此案涉及宜昌和荆州两市。宜荆两地通过线上信息共享,线下实时调度,及时高效完成前期证据锁定。
两地高效合作得益于此前“宜荆荆恩”城市群达成农业综合执法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四地组建工作协调机构,建立农资、农产品生产源头和销售终端紧密衔接的联合监管机制;组织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执法证据跨区域互认互享、案件材料在线交流协作,实现执法能力同步提升、涉农市场同步治理。
横向联动,纵向协同。我省农业综合执法打破地域界限和行业阻隔,变被动为主动、变零散为集合、变单兵作战为组团协作。
在系统内部,全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拧成“一股绳”,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形成省市县“一体化”执法合力;在部门间,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源头打击+信息共享+合力打击”模式;在省域之间,我省还建立跨省协作与部门联合机制,与甘肃、重庆、江苏、陕西等地建立农业执法省际协作办案机制。
下一步,我省将陆续出台《湖北省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湖北省重大农业违法案件督办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深化改革,最终形成“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优良乡村振兴法治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5/t20220529_41512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湖北日报报道:湖北农产品香飘海外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