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推动全省农机监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15 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3月29日,云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总站召开全省2022年第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1年全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验和成效,部署2022年农机监理重点工作任务。会上,昆明市、曲靖市、保山市等8州(市)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就农机安全行业监管与农业综合执法衔接、监管责任落实等进行了经验交流。

  

  

  2022年第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视频会议现场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强化监督管理职能,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开创了全省农机安全监理良好局面。全年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6904次,排查农业机械75510台次、驾驶人员64846人次、单位组织作业场所5527个,查出隐患10360项,完成整改10165项。查处变型拖拉机违法行为377起,收缴假牌假证43台套,检验变型拖拉机57185台,注销变型拖拉机76442台,备案登记外省籍变型拖拉机6004台。全年共发放宣传材料926552份,电视广播宣传753次,报纸刊物宣传182篇,新兴媒体宣传1814篇,手机短信宣传124170条,播放影片宣传1309场;举办安全知识讲座803次,违法人员培训班67次,开展安全学习日活动1339次,受教育群众164887人次。2021年接报农业机械事故1起,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全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多措并举,确保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其中,昆明市以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监理与执法深入联动有效衔接。曲靖市以案件查办为突破,释放监管效能。文山州以“文山之干”革命性举措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理州以执法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监管网络全覆盖。普洱市坚持传播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文化、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为促进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保山市以规范夯实农机监理业务为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昭通市以落实“项目工作法”为抓手,层层推动工作落实落细。红河州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农时、重要活动和关键时期的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事故隐患。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农机监理部门在坚持履职尽责的同时,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全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涌现了新亮点。一是2017年以来,通过分类排查、推行社会化检测、强化联动执法、推动注销拆解等工作,实现变型拖拉机“三清”“三突破”,即:管理台账清、专项整治方向清、注销清零任务清,动态监管执法、社会化检测、注销拆解三个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二是“三化”建设有力促进管理水平“三提升”。推行农机管理网格化,补齐最后一公里监管短板。推行农机管理户籍化,实现监管精准有效。推行农机管理智慧化,为智慧监理赋能。

  会议强调,当前全省农机监理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机监理业务办理不规范,农机监理工作有力有效服务“三农”大局还不够等问题。

  会议要求,2022年,全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厅党组有关农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确保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向好。要重点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落细;二是严格依法办理农机监理业务;三是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四是着力做好农机网格化监管;五是强化农机监理法律、法规培训。六是及时统计上报农机事故。(拟稿人:杨庆华 审核人:刘刚)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2/yunnongkuanxun-new_0330/384922.html?cid=301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