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知识 > 正文

千亩盐碱地是如何变身粮仓的?

发布时间:2022-05-15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1年,我们村这片地改良得很成功!同样的地,每亩增产100多公斤。”黄金村党总支书记齐文彬满脸笑容地说,“地难种、产量低、品质差……盐碱土质一直困扰我们村的农业生产。通过土地改良示范,提升了我们的治理信心,实现了盐碱地的粮食高产。”

  

  齐文彬所说的土地改良示范,正是在农安县实施的盐碱耕地治理试点项目。作为项目的核心区,村庄周边多是盐碱地,那么,这1000亩农田是如何从“盐碱地”向“高产田”转变的?高效统筹土、肥、水及栽培等要素,综合应用土壤改良、治理修复等技术提高盐碱耕地质量,行业专家集成创新技术,探索出了农机、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盐碱耕地治理新模式。

  秸秆还田+改良剂

  地力培肥补充能量

  如今,项目区内早已不见成片的盐碱田。湛蓝的天空下,残雪包裹着农田,粉碎后的秸秆藏在田间。秋季玉米收获后,采用大马力联合整地一体机进行秸秆粉碎、深旋作业,并配套进行镇压、起垄,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还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

  “治理耕地盐碱化,要以地力培肥为主!”据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郭树成介绍,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还田过程中,同步添加盐碱土改良剂,旨在为农田补充能量。“伴随着20厘米的旋耕深度,每亩地人工增施25公斤改良剂,盐碱地缺乏的营养元素将直达土壤深处,这样的农田保水保肥、抗旱抗逆性更强。”

  养地+治地

  有机种植“活化”土地

  种地就是“养”地,养地才能“治”地。盐碱地缺乏有机质,积造适宜的有机肥,成为盐碱耕地治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利用当地的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积造有机肥,按照每亩地1立方米的用量增施,这样的持续投入能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剧增。假以时日,农田中的生物菌大量繁殖,从而实现活化养护土地、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改良盐碱地是个慢功夫,一旦盲目增加化肥用量,作物不仅生长受限,还会降低产量。”郭树成告诉记者,增施的有机肥要回避抗生素、重金属,采用腐熟发酵,从根本上调节土壤酸碱度。

  目前,项目改造的农田已种满一季,耕地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有效改善。

  科技+示范

  土壤“情报”随时掌控

  治理盐碱耕地,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从过去的“一炮轰”施肥、大水漫灌,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贯穿始终的现代农业技术,随时掌控盐碱地的土壤“情报”。

  “每200亩地采集一份土样,我们对每个季节的土壤变化都有详细记录和分析,涉及产量、质地、耕层厚度等16项指标。”郭树成介绍,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合理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并针对土壤情况进行专家会诊。

  “良种+良肥+良法=良田”,这是实现盐碱地高产种植的基本法则。从去年开始,按照这样的模式,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全县4个乡镇选择轻、中度盐碱耕地,实施盐碱耕地治理试点项目2.4万亩。到2025年,项目区盐碱耕地质量将提升0.5个等级,盐碱耕地含盐量小于0.3%,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一次性改良、多年可持续利用,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可复制……在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皓看来,项目区盐碱地实现高产只是第一步,全县还有大量盐碱地,增产潜力较大。未来,还将加快盐碱地开发利用进程,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科研、推广单位及行业专家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探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让盐碱地生产出更多更优的粮食。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htdbh/202203/t20220310_84095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