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重庆日报10月19日: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揭晓

发布时间:2021-10-20 来源: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揭晓

  广阳岛生态修复、缙云山北碚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榜上有名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申晓佳)10月18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发布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评选结果。广阳岛生态修复、缙云山北碚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荣昌玉带河矿坑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开州汉丰湖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九龙坡跳磴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梁平双桂湖生态修复、江北铁山坪觅香湖森林生态修复、重庆高速冷水弃渣场治理修复、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涪陵大顺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0个案例入选。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评选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推广生态保护修复中的良好经验,提高全社会参与度,更好助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评选活动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指导,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和重庆日报共同主办。

  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案例推荐、专家初选、网络评选、专家评审等程序,按照群众满意、专家认可、成效明显、经验可复制的原则,共收到社会各界推荐案例69个。网上投票阶段就引起热烈反响,20个入围案例总共获得789万票。来自高校、专业机构及相关市级部门组成的专家组综合网上情况,评审确定了十大案例。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此次评选活动总结和展示了重庆山水林田湖草国家工程试点开展以来的部分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向全社会彰显了重庆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成果。

  重庆生态保护修复交出阶段性答卷>>>

  重庆的绿水青山,又一次在世界面前亮相。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日前在昆明举行。自然资源部从全国筛选出18个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大会上向全世界展示。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两个案例入选。

  这意味着,重庆近年来创新机制、积极践行、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已经涌现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案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事实上,今年7月启动的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评选活动,正是一份阶段性答卷。通过这次评选,重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成效首次系统、全面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展示实践成果,助推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打好全市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组合拳”,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其中,2018年重庆获批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是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8年10月,重庆以中心城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两江四山”(即长江、嘉陵江,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区域成功申报国家工程试点,是全国唯一在大城市进行的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截至目前,工程试点的289个子项目已累计完工286个,累计执行投资额约76.41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执行投资额为16.91亿元,12项国家绩效考核指标已全部完成,取得“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修复成果。

  不仅如此,工程试点中的“生态地票”“森林指标横向交易”等创新政策还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广阳岛生态保护修复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程试点入选自然资源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十大案例,获“重庆市民最喜欢的十大改革项目”之一,初步探索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经验。

  好事办好,更要让社会知晓。评选中,众多优秀案例同台亮相,市民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介绍,对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有直观了解,真正读懂重庆生态保护修复的阶段性答卷。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只是重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开始。

  下一步,重庆将着力构建以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等“一带三屏”为核心的全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力争到2035年,全市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市民踊跃参与,20个入围案例获赞超过789万次

  评选启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全市69个推荐案例中筛选出的20个入围案例,在为期6天的网上投票中,共获得超过789万次点赞。其中获赞最高的2个案例点赞数均超过100万次。

  “生态好了,我的心情也变好了。”“生活要幸福,好的生态不能少!”众多后台留言反映出同一个结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月29日,玉带河矿坑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的综合性工程——荣昌区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开园。该公园位于荣昌区黄金坡新区,总占地614亩,生态修复矿坑7座、综合治理河道4.6公里。

  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能作为生态产品,转化为社会效益。渝北区文旅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接待游客5.5万人次,公园停车场每天都“满员”。

  而在涪陵区大顺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类产业入驻,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2021年,大顺乡新兴村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位来自高校的评审专家表示,这些案例,是重庆在努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集中体现,一系列典型案例,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一系列修复治理,让“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普及生态保护修复知识,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评的案例,类型十分丰富。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修复、国土绿化、石漠化治理、水环境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消落带治理、土地整治等。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多个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保护修复绝不是只看‘外表’,还要考虑保护修复是否恢复了生态系统功能,更要考虑长效影响。”一位生态修复领域的评审专家表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必须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因此,简单地“种花种草”不等于生态保护修复。今后,重庆要走的路还很长。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协同治理。

  第一,要深化川渝跨流域合作,加快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沱江、岷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充分发挥川渝两地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第二,要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四山”保护提升、“两江四岸”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等重大工程实施,助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第三,要强化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大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研究站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研究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标准规范;二是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监测监管,综合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无人机、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加快构建实时、高效、准确、自动化、全方位的监测体系。三是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与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完善生态修复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信息管理、集成展现和深度挖掘。

  可以预见,今后,重庆生态保护修复将交出更加扎实的答卷。

  十大典型案例亮点一览>>>

  广阳岛生态修复:

  创新生态修复理论技术体系、产品材料工法体系、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叫响了“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绿色新名片。

  缙云山北碚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缙云山地理环境、气候、植物生长规律开展系统治理修复,打造了“缙云山生态修复的样本”。

  荣昌玉带河矿坑生态修复综合整治:

  “变废为宝”,以生态-人文-游憩一体为理念,治理效果明显,为市民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场所。

  开州汉丰湖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

  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和谐画面,为国内大型湖库消落带生态修复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方法。

  九龙坡跳磴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

  实施上游湖库、流域河道、沿线管网改造,构建“智慧水务”,24小时实时监测水质,开展群防群治。

  梁平双桂湖生态修复:

  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理念,统筹开展生态移民等18项生态工程。

  江北铁山坪觅香湖森林生态修复:

  通过林相改造,有效提高了森林涵养水土、防火防虫,生物多样等生态功能。

  重庆高速冷水弃渣场治理修复:

  把“渣场”变成了生态营地。成为企业、家庭及个人旅途休闲的理想地。

  渝北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

  目前,铜锣山矿山公园(一期)已对社会公益开放,人气火爆。

  涪陵大顺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助力产业聚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记者申晓佳整理)


原文链接:http://ghzrzyj.cq.gov.cn/zwxx_186/mtgz/202110/t20211019_98200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