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银行”与生态银行一脉相承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山”转化路径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福建省生态银行、浙江省、江西省“两山银行”实践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开始生态银行实践,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光泽“水生态银行”、武夷山“五夫镇文旅生态银行”、建阳“建盏生态银行”、延平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等多种模式落地开花。2020年,浙江省、江西省借鉴生态银行理论和实践路径,开展了“两山银行”的建设,浙江省提出在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中于大花园核心区、大花园示范县开展“两山银行”试点;江西省推广“两山银行”模式并已写入江西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概括而言,“两山银行”就是生态银行,二者在概念内涵、运营模式、操作方法等方面是一致的,二者一脉相承。
首先,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的内涵是一致的。
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都是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化输出的方式,搭建起的一个围绕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市场化交易和可持续运营的平台。以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为技术支撑,按照“先筑巢后引凤”的模式,运营管理生态资源的“权”与“益”,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创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换句话讲,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都是运用生态学理论系统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解决了桥与路的问题,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好比是“桥”,为“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搭建桥梁,即为前端资源整合、中端资产提升、后端资本注入,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是以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五难”问题为切入点:分散化资源难统计、条块部门资源难统筹、碎片化资源难聚合、优质化资产难提升、社会化资本难引进,通过整合广大农村地区的山、水、林、田、屋、草等自然资源,使生态资源得到整体保护和运营,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增值和效益变现,既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又为农户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从而可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其次,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的实施路径完全一致。
第一,在平台建设方面,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农户参与、企业主体”的模式,搭建资源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平台,有效推动市场化和可持续运营。一是政府搭台。政府组建平台公司,掌控资源,在宏观层面上积累出规模化的效应,先期负责提供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信息、对外招商推介、资本技术导入等服务。二是市场运作。以平台公司为主体,按照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运营。三是农户参与。支持引导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入股项目开发,共同对当地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持续开发和稳健运营,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四是企业主体,吸引生态、绿色、高新科技等企业,在遵循生态规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政府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同运营自然资源和自然资产。
第二,在数据整合方面,通过遥感、区块链等技术对资源进行精准测量,全面整合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自然资源数据,建立自然资源账本。利用大数据手段、数字赋能的方式,对资源基础数据进行抓取、集成和应用,确保资源管理的可视化呈现、动态化更新、自动化分析、科学化决策,解决资源管理的智慧化问题。
第三,在融资主体方面,以政府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重塑自然资源资本化融资主体,由原有的政府融资平台转变为现代化市场主体,引入专业运营商整体运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专业运营机制。
第四,在交易规则方面,针对自然资源非标性导致的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立灵活定价、交易机制,形成“村集体内部完成相对定价、生态产品市场产生绝对定价、金融工具发挥放大作用的”“三级”定价机制,充分考虑各方意愿,实现利益共享,有效保障了各方利益。
第五,在交易产品方面,对山、水、林、田、湖及古民居、文化等各类生态资源集中收储、整治,打包进行市场化交易,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潜在开发运营商负责持续运营,实现生态资源价值显化和价值增值。
另外,在产业导入方面,通过对平台公司收储的各类碎片优势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整合,形成可交易的优质连片资产包对接市场,涉及现代农业、旅游、康养、金融等多种绿色产业业态,并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整体运营,从而形成专业化、产业化运营机制。
此外,在保障机制方面,在人才支撑、风险防控、检查评估等方面建立健全机制化运作保障。一是强化人才支撑。组建专家智库,为生态银行(“两山银行”)建设提供宏观指导和技术把控。二是强化风险防控。对自然资源评估、收储、整治、交易和运营等全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动态监控。三是强化考核评估。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和各类专家,对生态银行(两山银行)运行情况和效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内容。
生态银行和“两山银行”通过创新生态资源的组织运营机制,为资源资本化搭建起中介平台,实现了生态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态资产的优化利用,从而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方案,是“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原文链接:http://zrzyt.xinjiang.gov.cn/xjgtzy/mtxc/202106/e4bed1741d4a480eae5c004018d2b1f3.shtml
上一篇:每日一词| 耕作层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