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一图读懂

发布时间:2021-06-23 来源: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作者:佚名

  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一图读懂

  2021-06-21 上海发布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介绍了《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相关情况。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谦,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勇, 上海铁路枢纽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伟志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一图读懂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一、方案制定的背景和目标定位

  “十三五”以来,松江按照市委市政府“一高地、三生态”定位,全力谋划并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4%,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年均增长10.2%,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额、上市企业数等核心和先导性指标跃居全市前列。

  “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满意率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191万,65岁以下人口占比89%。上海科技影都集聚全国1/3影视企业,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

  

  6.jpg

  上海科技影都效果图

  以9站23线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规划布局确立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成为上海唯一的中运量有轨电车试点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十三五”新建及启动建设学校67所,形成环大学城基础教育高地。

  “十四五”时期,松江将弘扬“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新时代松江精神,对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坚持“科创、人文、生态”卓越价值取向,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战略依托,以“松江枢纽”门户枢纽为战略支撑,建设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民城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科创之城,高铁时代“站城一体”与“四网融合”的枢纽之城,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相融合的数字之城,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7.png

  8.png

  松江枢纽效果图

  到202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95万,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研发(R&D)投入强度达到5%,工固投年均增长率2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00家,各项核心和先导性指标继续走在前列,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基本形成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和地位。

  

  9.png

  长三角国际协同创新中心

  到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达到110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创策源地、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带、产城深度融合的世界级科创走廊,建成“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基本建成卓越的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二、方案主要内容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松江坚持思维跳出“老框框”、思想不背“老包袱”,着眼四个“新”、体现四个“高”的特征。

  1、新定位,坚持高标准规划

  松江将增创“一廊一轴两核”空间发展优势。一廊: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体现科创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轴:即城乡统筹发展轴,纵横松江南北、联动城市乡村,促进均衡全面发展。

  两核:其一是“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以“循环无穷、高质量发展”为理念,打造“产城一体”“站城一体”的要素资源配置重要门户枢纽。站体工程计划2024年建成,规模9台23线,站体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站本体面积6万平方米,年客流量预计达2100万人次,可直达80%以上长三角主要城市。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智慧物流等功能为一体,将成为松江新城未来的CBD。

  其二是“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松江拥有13所大学、十余万师生,推动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深度融合,强化G60科创走廊大学科技园创新策源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加速发展。松江全域在松江新城基础上,联动东北片产城融合、西北片文旅融合、浦南片城乡融合“三片”高质量发展。

  2、新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松江新城发展的第一动力。松江将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五型经济”重要承载区,着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现代装备、人工智能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0.jpg

  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效果图

  目前,已集聚G60脑智科创基地、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上海超硅半导体、恒驰新能源汽车、海尔智谷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500亿元;ALD光伏工作母机、新型航空发动机、超硅AST大硅片、体细胞克隆猴、申威服务器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3、新内涵,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将增强枢纽门户的功能内涵。深化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沪松快速路为新城干线,强化松江枢纽和虹桥枢纽联系。今年将实现12号线西延伸开工建设,远期将推进23号线西延伸等,加强与中心城、其他新城的联系。完善“井”字型高速立交匝道体系,加快提升有轨电车网络的密度和覆盖面。

  二是将增强产城深度融合的功能内涵。完善与产业分布、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相匹配的城市商业配套和住房用地供应体系,高标准建设新城中央商务区,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设施共享、功能融合。

  三是将增强公共服务的功能内涵。加大优质教育、卫生公共资源引进。深化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建设,“十四五”新建扩建学校48所。加强与华师大、上外、上师大等高校合作,新建两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构建一流高中集群。新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松江分院、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等,推进九院松江分院建设,新建区公共卫生中心、区牙防所、区眼防所,打造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市级松江新城体育中心大型赛事馆,积极承办世界高尔夫锦标赛、佘山国际半程马拉松等重大体育赛事。

  四是将增强人文生态的功能内涵。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实施人文松江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人文松江活动中心,深化广富林文化遗址建设,打造“二陆”读书台等文化新地标,编纂“一典六史”,加快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辟“远看绿水青山,近看人文天地”新境界。

  

  11.png

  人文松江活动中心效果图

  4、新赋能,引领高赋能治理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开展产业数字化试点,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率先建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生态链。深化“两张网”功能,建设“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打造智慧城市、数字城市。争创“长安杯”四连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方案实施保障

  建立松江新城规划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成立专班,完善新城设计、开发、运营管理机制。

  强化引才聚才,深化落实创新出台的“人才1+10”政策,充分发挥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移民政策实践基地作用,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和科创团队;

  优化土地保障,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新城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拓宽低效产业用地盘活路径,探索创新新城内产业用地政策;

  加大财税支持,对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创新投融资机制,做大做强国投投资平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深化简政放权,聚焦新城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试点优势,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极简审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

  

  12.jpg

  G60脑智基地

  今年,松江新城共安排了5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800亿元,推动松江新城发力走在前列。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地,今年以来已签约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今年8月将结构封顶;恒驰新能源汽车9款新车已亮相上海车展,今年三季度第一台车下线,年底前投产;超硅国产集成电路大硅片已实现月产5万片量产;G60脑智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三期正抓紧建设中;G60科创云廊正式启用,成为“托举起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璀璨光带”,二期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长的城市产业长廊。


原文链接:http://ghzyj.sh.gov.cn/gzdt/20210623/8d81c806131c465b98ea16a2d78ab7bb.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