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上游新闻6月17日:如何破解城市的“千篇一律”?川美老师成为社区规划师,用画笔再现那些逐渐消失的城市文化

发布时间:2021-06-18 来源: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作者:佚名

  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老旧的建筑消失在城市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于是,关于城市文化记录和老城保留的话题,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3月5日,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公共艺术学院城市设计教研室的薛威,第一次走进他所服务的黄桷坪街道五龙庙社区。3个月的时间,他从了解到熟识,用专业的角度去记录居民的乡愁,用艺术的笔法复现城市的过去,用规划师的手笔承载城市发展与期望。

  社区规划师记录的场景

  正是她无法忘却的过去

  为了广泛了解社区居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探索社区规划师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和经验,今年2月8日,重庆市社区规划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市首批12位社区规划师,走进中心城区的12个社区,倾听居民心声,参与社区规划,让社区更美、环境更好、生活更幸福。

  3月5日,薛威第一次进入五龙庙社区。

  这是一个过去有着600多户1000余人的社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人离开了这里。虽然人离开了,乡愁却没有消失。

  到如今,这里还有100多户300多人。在城市发展与社区更新进程中,如何保存更多城市文脉与社区记忆,挖掘并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是薛威作为五龙庙试点社区规划师首先面临的挑战。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28位“社区营造”课程学生再次进入社区,开始了近三个月的“记录发生——社区志书计划”,用画笔复现社区历史,记录社区居民集体记忆。

  再次进入社区时,薛威给居民朋友们带来了“礼物”,在社区志书计划成果展览中,那些曾经出现在居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场景,就像时空穿梭机一样,回到了居民面前,也拉近了社区规划师与居民之间的距离。

  “我邻居原来就在这个渡船上上班,想来她退休都退了十多年了。”站起来的范大姐是五龙庙社区的老居民,想起曾经与她朝夕相伴的老邻居和来往九渡口和李家沱的渡船,让她两眼放光。

  这也让薛威感到,用图绘场景的方式记录城市,是可行的。

  让薛威感触的,还有一位尖山堡老居民何先生的讲述。何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五龙庙人,从他有记忆开始,铁轨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小时候没啥好玩的东西,就经常在铁道外边耍石子儿......”同学们将何先生的回忆都通过一张张图绘呈现出来,这些图绘也引起了居民们的热烈讨论。

   “这一刻我知道,我们为志书计划所做的探索都是值得的。”薛威说,我们记录的一切,正是他们无法忘记的过去。

  为何成为社区规划师

  想为这座城市出点力

  川美的老师为何会着手城市的发展,记录百姓故事呢?这要从薛威自身谈起。

  他告诉记者,2017年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他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读书期间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社区建成环境更新与文化复兴这一块。大学毕业后到川美黄桷坪校区成为老师。没课的时候,薛威很喜欢在黄桷坪走走,“蹄花、豆花、火锅、涂鸦、电厂、铁轨……这些城市符号都让我觉得很亲切。”

  薛威说,这里的人吃了几十年的蹄花、豆花,彼此熟悉很多代人。在五龙庙社区,很多住得近的,甚至是儿女亲家。来来往往,薛威产生了想更深入了解黄桷坪的冲动。

  今年年初,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针对全市的12个社区招聘社区规划师,这其中,就包含黄桷坪五龙庙社区,“既然我这么喜欢这里,干脆报个名。”

  最终,在来自各行各业的100多人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确定了12人作为全市首批的试点社区规划师,而薛威用“幸运”一词,来形容自己成为一名社区规划师,“我喜欢这座城市,更想为这座城市出点力。”

  重庆第一本社区图绘志书

  再现那些逐渐消失的城市文化

  通过三个月的走访,薛威老师和他的28位学生从居民、城市文脉以及现存的城市景象中,用图绘影像等手段记录了五龙庙这个地方的历史记忆、风土人情。

  比如五龙庙社区的名字源自于长江北岸一座山上的庙观,原为旧时九龙半岛上的五座庙观之一,基址位于现黄桷坪小学处。由于很早之前就遭拆除,社区居民从未见过五龙庙的盛景。薛老师与同学们通过深入查阅相关资料,绘制出九龙半岛与五龙庙的历史场景。

  五龙庙社区里的九龙寺也有一个佛教传说。九龙寺旧称老关庙,传说,地主家的老牛产下一小牛犊子,小牛生下就体弱多病,好几次都命悬一线。还好有王老汉悉心照料,小牛才得以起死回生。慢慢的王老汉和小牛就有了情感。随着日子流逝,牛也即将老死田下。地主管家早已申报官府联系屠夫,王老汉不忍心,就用平生积累的一些银两换取了牛的性命,于老关庙放生。他一进寺顿感神清气爽,超然物外,跪于佛前倡言“你也苦,我也苦,今日有缘见佛祖,幻世间去作古。”说完再也起不来了,老牛流着眼泪,步入江中逐渐飘远,化作老关庙对面的一座伏牛山。志书对此也以图像的方式进行了生动的呈现。

  还有和居民生活相伴的233路公交车、曾经的李九车渡等,通过绘画、文字记录、故事呈现等方式,让一个普通的社区,在川美师生的笔下,显得浓厚、有深度。

  杨守艳是薛威的学生,来自川美城市设计专业大三的本科生,来自奉节的她跟着老师一起,将生活了三年的黄桷坪翻了个底朝天,“我也是第一次明白,我生活了这么久的地方,原来这么有人情味。”

  另一位学生守艳虽然只有20岁,但她表示,当她作为一个城市故事的记录者,听到这一切的感受很真实:我也像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据薛老师介绍,这次社区志书是重庆第一本以社区为记录单元的图绘志书,“我们的志书将无偿提供给社区,既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也可以指导社区未来的存量空间提质”。同时,作为首批试点社区规划师,薛老师也希望这次带领学生共同的探索能够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为重庆城市社区高质量更新增添精细化、人文化技术抓手,推动重庆在社区文化资源发掘、整理,最终服务于城市品质提升。

  留住城市文脉的“根”

  社区规划师将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规划师是一份义务的工作,之所以愿意做这份义务的工作,薛威告诉记者,因为他很热爱这座城市。

  薛威住在沙坪坝区小龙坎,他发现,老重庆的美,必须要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中才能体会。

  作为社区规划师,薛威认为与传统规划设计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以陪伴的方式开展工作,他提出,接下来的工作将围绕把社区的美好历史和故事记忆记录下来,把规划确立的美术公园愿景宣传出来,把社区建设问题与居民诉求反映出来,把社区资源资本挖掘和培育出来等方面展开。同时,还计划将根据特有的山地地形,灵活利用部分老建筑,整理出一些微空间,为社区现有的中老年人提供活动空间,解决公共服务短板,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场景的方式描绘出来。

  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规划是一项公益性工作,要确定单位部门间沟通联系机制,每月开展交流讨论,更好服务美术半岛建设,希望社区规划师能发挥专业所长和公益热情,为社区谋划美好未来,同时邀请社区老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发掘五龙庙历史文化与记忆,做好规划宣传工作,以拟开展的建设项目为重点,将历史记忆与文化融入到项目中。


原文链接:http://ghzrzyj.cq.gov.cn/zwxx_186/mtgz/202106/t20210618_9406045.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