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鹿心社在自治区自然资源、林业、住建等部门调研时强调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7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6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到自治区自然资源、林业、住建等部门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对标对表“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到自治区地矿局,鹿心社考察了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同地质科研人员、“大国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亲切交流。鹿心社指出,矿产资源是工业的“血液”和“粮食”。要聚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需求,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着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要加强与海外特别是东盟国家的矿业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海洋局,鹿心社参观自主研发装备展示区,观看信息化系统演示,听取建设用地审批“三级联审”“一张图”以及不动产登记、无人机测绘应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等工作情况汇报。“看到这些年我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变化新成效,我感到很高兴。”鹿心社表示,自然资源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调查是基础,保护是关键,规划是引领,利用是目的,用好是根本。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善于运用高科技测绘手段,扎实推进卫星遥感影像统筹和规划等工作,把家底查精准、搞清楚,并强化成果应用。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切实保护好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切实保护好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探索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充分体现资源价值。要推动技防与人防相结合,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防范工作。要统筹谋划做好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资源利用工作,加快打造沿海临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来到自治区林业局,鹿心社详细了解全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监管等工作情况。近年来广西林业实现一升一降:林业总产值从“十三五”初的全国第五位跃升到第二位,木材加工、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旅游成为千亿元产业;率先在全国建立森林资源“空天地网”一体化动态监管平台,全区年度疑似违法变化图斑数量连续三年呈显著下降趋势。鹿心社对此予以肯定,强调广西是全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既要持续保护好森林生态,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也要在林业产业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发展好林下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鹿心社认真听取住建工作情况汇报,走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指挥部调研指导。“这些年我们在乡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乡面貌变化很大,但仍然任重而道远。”鹿心社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发展至关重要。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出发,从适应广西发展和群众需求出发,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各项工作,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精气神提起来。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要牵好村庄规划这个“牛鼻子”,严格农村建房管控,下力管住管好农村建房,提升农村建房品质。要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盆景工程,努力做到搞一个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形成长效机制,通过连点成线、由线及片、从片到面,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特色村庄。他还强调,要着力提升城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推进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改住房改造等为抓手,深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黄世勇、黄伟京陪同调研。

  


原文链接:http://dnr.gxzf.gov.cn/show?id=77074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