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扬子晚报-交房交地即发证!规划师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办实事,省自然资源厅这样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发布时间:2021-06-12 来源: 江苏自然资源 作者:佚名

  “市民在拿到房子的同时,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从2020年开始试点的交房交地即交证的举措获得企业和群众欢迎,经过前期探索,确保年底前在全省常态化实施。”5月31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引领项目新闻通气会在南京举行,“一市一策”、深入推进交房(交地)即发证、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四个示范引领项目受到关注。

  四个示范引领项目

  彰显“为群众办实事”

  据省自然资源厅人事处处长汤槐介绍,这四个示范引领项目是厅党组在大力推进5个专项行动20项清单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的。第一个项目是,制定差异化“一市一策”支持政策措施,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沿海地区向海发展,通过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向海洋要效益。苏北地区生态优先发展,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精准化要素保障;开展个性化服务指导,为基层分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

  第二个项目为深入推进交房(交地)即发证。实现产权住权同步有,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提升登记、房管、税务、银行等部门联动效率和服务质量;创新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基本实现农村不动产“应登尽登”;搭建平台,多部门联动,在交房现场为申请人办理不动产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确保年底前在全省常态化实施交房(交地)即发证。

  第三个项目为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群众住房“办证难”,保障群众合法财产权利。第四个项目为,规划引领“绘蓝图”,推进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规范规划实施管理,深入开展“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规划师扎实做好村庄规划服务,深入基层编制和实施乡村规划,开展驻镇驻村帮扶服务,强化管理创新和激励引导。会同省土地学会、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加强行业创新管理,结合相关评选表彰、职称评定和示范推介等予以激励支持,加强对各工作站的业务指导。

  送“智力”下乡,“陪伴式”帮扶

  为民分忧“解难题”,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缩影之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共绘苏乡”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智力”下乡进行“扎根式、陪伴式”帮扶,发挥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智力资源优势和特点,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规划支撑服务。“通过设立规划师下乡工作站的形式,鼓励规划师下乡。倡议2020年10月份发出后,已有近500名规划师报名。”陈小卉介绍,规划师下乡,做好空间规划设计,贴近基层服务,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有的乡村规划师担任村支书,从政策指导、村镇规划到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全流程跟踪服务。“从政策到规划再到最后落地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面联动服务。”

  对于老百姓而言,买了房后将会住得更安心,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省自然资源厅确权登记局局长谭静表示,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发挥自然资源部门主动担当精神,溯源而上找出不动产登记中的难点问题在哪个环节,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协同相关部门,针对性地解决堵点问题,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通过交房交地即发证,让买房群众在拿房现场就能领到产权证书,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方便群众生活需要;在交地的同时,企业还能领到产权证书,条件具备的还能领到施工许可证等各类证件,凸显营商环境优势。”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把深化学习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群众和基层最期盼的问题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讯员王旭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原文链接:http://zrzy.jiangsu.gov.cn/xwzx/mtsy/2021/06/08095440283331.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