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全省脱贫攻坚交出“山西特点”优秀答卷

发布时间:2021-05-21 来源: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本报记者孟绍毅文/图

  “现行标准下3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奋力蹚出了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我们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精心指导下,把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5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省扶贫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建成,介绍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及下一步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赶考交出优秀答卷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强化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拼搏创新,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山西脱贫攻坚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在这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的波澜壮阔奋斗历程中,我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兑现一道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下好一局精准棋、基本方略贯穿识贫帮贫脱贫全过程;打出一套组合拳、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用足一番绣花功、攻坚克难补短强弱利长远;锤炼一支生力军、用心用情用力担当重任;奏响一曲大合唱,社会各方参与汇聚起磅礴力量;答好一道加试题、战疫战贫交好收官总账。太行吕梁呈现出山乡巨变的时代画卷,脱贫群众绽放出脱贫致富的幸福笑脸。”张玉宏说。

  趋势性巨大变化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西和全国一样,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场攻坚战气势恢宏、艰苦卓绝、成效卓著,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概括起来讲,我们取得了具有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巨大变化。”张建成说。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过八年精准扶贫、五年集中攻坚,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52元,年均增长11.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166元增长到2020年的9729元,年均增长23.9%。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脱贫群众的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吃穿不愁的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全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8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都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贫困村全部通了动力电、通了宽带;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万处,解决181.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37万户、“全面改薄”7835所(学校),新建改建村卫生室13045所,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了可靠保障。“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全部整村搬迁。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脱贫地区面貌实现从封闭落后到全面改善的巨大变化。

  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快步赶上。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特色产业扶贫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大同黄花”“山西药茶”“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等区域品牌,成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硬支撑”。光伏扶贫收益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每个贫困村平均每年能拿到2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电商扶贫覆盖6833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建设300个示范村,技能培训、持证就业成为自觉行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深入推进,打造“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90多个,带动91.8万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这些都为脱贫地区培育起发展新动能,拓宽了群众增收新渠道。产业就业支撑实现从单一匮乏到百业竞兴的巨大变化。

  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持续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整顿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选优配强、集中轮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9.6万驻村队员、1.96万农村第一书记奋战在驻村帮扶第一线,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贫困村村村都有了集体经济收入,98%的脱贫村创建“三零”村达标。贫困村基层组织实现从软弱乏力到坚强有力的巨大变化。

  特色亮点“六个最”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两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密结合省情特点和贫困地区实际,深入落实精准方略,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政策机制保障,各方合力攻坚。特别欣慰的是山西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山西脱贫攻坚的特色和亮点。这些特色亮点可概括为‘六个最’:最硬的担当、最好的政策、最亮的工程、最优的项目、最牢的保障、最大的优势。”张玉宏说。

  最硬的担当——五级书记抓扶贫。省市县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各级党政领导“双签”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和帮扶责任书,联系贫困县帮扶贫困村,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市县委书记每年向省委述职脱贫攻坚。省市县三级实行专项扶贫“双组长”制,管行业就管扶贫,脱贫攻坚只有主角、没有配角,责任面前向前一步。省委组建7个脱贫攻坚督导组,划片包市常驻督导,一线发现问题、推动问题整改。省委开展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全覆盖,始终保持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强劲势头。

  最好的政策——生态扶贫。从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的省情特点出发,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五年累计退耕还林473万亩,造林绿化1300万亩,聘用贫困护林员3.18万人,经济林提质增效450万亩。贫困户退耕还林有奖金、造林护林挣薪金、林果产业赚现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去年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都给予肯定,2017年9月全国林业扶贫现场会在我省吕梁市召开,2018年11月国家三部委发文推广我省造林扶贫合作社模式。

  最亮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以“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边远山庄窝铺为重点,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六环联动”办法推进整村搬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共搬迁47.2万人,总搬迁规模排全国第9位。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建设集中安置区1122个,总投资250亿元,建筑总面积达到1074.2万平方米。2017年、2018年、2019年山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2020年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最优的项目——产业就业扶贫。特色农业扶贫实施“特”“优”战略,培育发展产业带贫主体,所有贫困村都建立起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技能的“五有”机制。依托全省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五大出口贸易平台和十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光伏扶贫建设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带动9963个村(其中6602个贫困村、3361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惠及72万贫困户。电商扶贫58个贫困县全部建成县级服务(运营)中心,覆盖6833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建设示范村300个。就业扶贫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63.4万人次,打造特色劳务品牌90多个,带动务工就业91.8万人。“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大同举办。

  最牢的保障——社会保障政策兜底。教育扶贫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实现各阶段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和贫困学生资助“三个全覆盖”,对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一站式结算”,“三保险三救助”惠及贫困人口203.96万人次,住院综合保障比例接近90%。农村低保标准连续五年提标,全省平均达到5319元,惠及44.6万贫困人口,临时救助145.7万人次,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普惠和倾斜相结合,对无子女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低收入老年居民重点倾斜,为老年人养老和防止返贫夯实制度保障。

  最大的优势——党建引领汇聚合力。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选强配齐、集中轮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选派万名干部到乡镇挂职,1271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961个贫困村任职。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56万人。持续深化领导联系帮扶、单位包村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县合作帮扶、专业人才挂职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等“六个帮扶”;全省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3.28万支、9.6万人,农村第一书记1.96万人,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和决胜收官十个问题“清零行动”,以干部帮扶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全省上下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下的脱贫。特别是我省与全国相比,还是低水平的脱贫。去年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省的74.5%、全国的60.4%,脱贫人口收入对政策的依赖性还比较强。脱贫地区发展能力不足的现实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带动、就业帮扶支撑还不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弱项,防止返贫、稳定增收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张玉宏说。

  据介绍,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30号文件和今年1号文件要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强调要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为此,我省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明确“十四五”重点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其中,第一类是31个先行示范县,重点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第二类是40个整体推进县,重点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第三类是46个重点帮扶县,重点是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对重点帮扶县,除集中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倾斜外,主要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同时,落实中央要求,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培育和支持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坚持把技能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硬任务、硬支撑。

  同时,我省还将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医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助尽助。把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把集中安置区作为防止群体性返贫的重点区域,把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重中之重,持续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省直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变的是阶段目标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和责任情怀。我们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精心指导下,把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以打硬仗、善作为的担当,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做贡献、再立新功。”张玉宏说。


原文链接:http://zrzyt.shanxi.gov.cn/xw/chnl399/202105/t20210521_251959.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