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海纳小镇:海纳数字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策源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1-05-20 来源: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作者:佚名

  海纳小镇:海纳数字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策源生态圈

  2021-05-20 普陀区规划资源局

  在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内,一座3.12平方公里的“小镇”,方寸之间,彰显着海纳百川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在这里,一个聚焦五型经济创新发展的公共活动空间将敞开大门、海纳创新之源;在这里,汇聚了孵化服务、科研院所、休闲商业、生活配套等产城融合多元业态。2021年5月18日,“海纳策源,数联沪宁——海纳解读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市长论坛”在普陀区举行。来自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和上海市普陀区、嘉定区等5地市、2城区的政府、机构、商会、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1.jpg

  “海纳小镇”总鸟瞰图

  活动中,普陀区就即将发布的上海“海纳小镇”规划作了解读。揭开了这座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而来的海纳小镇的“神秘面纱”。“我们将和杭州的云栖小镇,无锡的雪浪小镇遥相呼应,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携手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海纳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海纳”思维,打造创新策源“生态圈”

  在海纳小镇,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无处不在。“主动营造创新生态、打造上海城市数字化思想策源地”的发展定位清晰地揭示了小镇的发展图景:一个在“功能”和“空间”上齐头并进,营造创新生态的发展空间。

  在“功能”体系搭建上,这里的“先天优势”足。小镇选址在真如副中心,“千年真如寺的人文历史底蕴,真如地区发展完善的周边社区、生活服务配套为这里培育下了得天独厚的创新土壤。”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这里横跨了上海内环线,为小镇的创新生态构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网。

  除了“先天优势”,小镇在“后天”创新“功能”体系建设上可谓下足了工夫。“创新引擎”“海纳客厅”“创新孵化”“思想交汇”四大核心板块分别从引擎企业和服务平台、科创孵化、科研院所资源、生活休闲配套等方面,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比如建设占比最高达到35%的引擎企业和服务平台,将通过广招企业和服务平台,吸纳各方智囊团的加入,建设博悟中心和海纳夜话等项目,为小镇的高水平高速度发展提供助力。

  在“空间”布局上,小镇的建设以“海纳生态”为纲,融入普陀“蓝网绿脉橙圈”布局之中,构筑了一个协调“办公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的产城融合新格局。景观设计上,“蓝绿串联”“港、林、湖”交织;在小镇建设上,还将吸纳智慧应用场景建设经验,如在交通建设上搭建针对于停车场和应急通道保障的应用场景;在基层服务上,开发社区养老服务和无人数字服务站;在便捷就医上,建设关于医用停车场、医疗缴费和医院安全的智能化系统等等。

  “数字”赋能,联动凝聚“一体化”新路径

  立足上海普陀的海纳小镇,地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也脱胎于普陀区厚植的“数字基因”,与云栖小镇、雪浪小镇交相辉映,共同构建创新驱动、数字引领、三镇链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镇”链接“和而不同”、各有千秋。云栖小镇植根浙江的互联网先发优势,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产业发展方向;雪浪小镇扎根江苏的制造业土壤,以物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为核心定位;而海纳小镇则发源于上海厚植多年的科创策源、数字城市。

  “三者相互需要,相互唤醒并互相成就。”为此,下一步,“三镇”的联动将从战略形象、政策协同、资源配置、空间管理、人才交流、资本支持、产城融合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举个例子,在资源配置上,未来“三镇”将分别发挥各自的金融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交流资源等优势,共享行业资源,建立统一配置调度平台,机制化地赋能创新引导,扶持一批符合各自特点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区块链、大数据、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科技金融等行业;在空间管理上,将根据各自区位资源,促使空间、人力、资源、技术、进程等管理要素整合达到最优的利用效率,三方之间在特色园区打造、智能化楼宇管理、社区便利服务项目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升级转移,推动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便利化的孵化利用和升级改造等等。

  “创新策源、海纳百川”,这座漂浮在真如港上的小镇,将伴随真如寺历史的钟声,汇聚创新力量,推动数字转型,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海纳创新之源、海纳数字之力。


原文链接:http://ghzyj.sh.gov.cn/pt/20210520/477c095b31dd4c65999521e49295f035.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