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全民植树四十载 携手创森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1-03-13 来源: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2020年,全市营造林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绿化、彩化、财化”建设思路。年初下达营造林考核任务42.68万亩,经验收,实际完成43.67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去年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我市印发了《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召开了全市创森动员大会,举行了创森新闻发布会,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在各级政府、各部门间达成共识。一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汇报,多次对林业生态建设、义务植树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国土绿化在全新历史高位的资金保障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

  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结合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特点,认真落实省委“绿化、彩化、财化”建设思路,印发了《太原市植树种草导则》。以打造精品的市级营造林示范工程为引领,充分发挥提档升级在增色彩、提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对经济林建设的扶持力度,实现绿量持续增长、颜值不断提升、价值稳步攀升。

  全年的营造林在充分发挥市级高标准营造林示范工程、荒山造林、提档升级等一次性成林项目在针对森林覆盖率提升作用的基础上,首次设立了市级森林抚育、市级未成林地管护等项目,通过提高森林抚育投资标准,努力在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上做足文章,力求在深挖未成林地向有林地转化潜力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市园林局按照森林网络体系“点、线、面”相结合原则,围绕总体布局,加大“玫瑰之城、浪漫之都”建设力度与城市绿地建设力度,积极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去年,我市建成开放植物园、动物园提质扩容、摄乐公园、迎新公园、狄仁杰文化公园、汾河景区“汾河晚渡”景点;双塔公园、五一广场改造、龙城公园已开工建设;启动园林水系(龙潭湖-迎泽湖、文瀛湖)水质提升工程,启动了南寨公园、海洋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结合解放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街头游园和绿地,完善节点景观,仅改造后的解放路不到9公里沿线就建设游园绿地60个,进一步改善了建成区公园绿地合理布局。

  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原则,做好道路绿化、美化、彩化工作。高标准完成了10.3公顷解放路(南内环街-花园后南街)道路改造绿化工程。完成了军民融合六条路景观绿化、东峰路南延、龙城大街东延、南中环东延、中心街东延配套绿化工程和146公顷东北山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工程扫尾工作。

  市水务局和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围绕“因地制宜在汾河流域沿线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水岸绿化林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实施了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工程和汾河治理四期工程,全力打造“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绿色生态图景。

  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先行示范项目,治理范围全长13.5公里,主要分为主河床整治工程和绿化工程两个部分。

  汾河干流(清徐段)堤顶路及堤外综合治理项目,涉及东西岸绿化工程1898亩,主要种植白蜡、栾树等24品种。汾河生态治理景观工程(小店段),涉及东堤岸坡脚线向东20米内生态林带增绿补绿建设,绿化工程15.8万平米,主要种植为杨树、柳树等。

  汾河治理四期工程,北起尖草坪区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柴村桥北500米,长约10公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堤岸防护的建设、河槽局部拓宽、柴西堰重建、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等。已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土方、填筑等工程进展顺利。

  

  青山绿水韵并州 壮美锦绣书太原

  ——“3·12”植树节倡议书

  万木吐绿,万象更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太原市委提出的到二○三五年太原将向世人展示“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人民富足、社会祥和”的锦绣风采远景目标的生动实践。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即将迎来第43个植树节。为推动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国土绿化,太原市绿化委员会、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向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响应号召,做植树造林的宣传者。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共同倡导社会各界从我做起,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国土绿化知识、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共建共享生态美丽家园。

  全民动手,做增林添绿的践行者。植树种草、增林添绿是我们城市最美的风景,更是最具生命力的绿色基础设施。省城社会各界,应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为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进一步推进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模式,做网络植树的参与者。我市为全国“互联网 +全 民义务植树”试点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随时植树、随处植树、随地植树、随手植树”的常态化发展。每个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可通过“互联网 +全 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尽责,溪流汇聚成大海,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添砖加瓦。

  守护绿色,做森林太原的守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每位公民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更新观念,建绿兴绿护绿爱绿,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主动制止和举报破坏造林绿化和古树名木的不法行为,积极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国土绿化成果,在全市掀起国土绿化和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高潮,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春潮涌动日,绿化正当时。全体市民朋友们,绿色家园,人人共享,我们的每一份热情,都会激起更多人的绿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让我市更加生机盎然。让我们携起手来,栽植一棵树、培育一片林、奉献一份爱,为推动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作出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码”上植树

  为推动和引深“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全国试点工作,实现“随时植树、随处植树、随地植树、随手植树”的常态化,营造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的浓厚氛围。构建全民参与国土绿化新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助力太原“创森”,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3.12植树节隆重推出“植树码”小程序,“植树码”重磅上线。打造“一体两翼,双网并举,多端融合,全面覆盖,科学指挥”的一站式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上“植树码”“码”上植树,引领绿色生产生活新风尚。“植树码”在市民出行、出游方面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市民真正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植树码”成为市民的绿色信用码,为太原在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市民可通过扫描“太原植树码”微信小程序或登录全民义务植树网参与网络捐资尽责和线下丰富多彩的尽责活动。

  

  

  “十三五”我市营造林188万亩

  “十三五”以来,太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基础的目标,持续推进森林资源有增量、国土绿化上台阶、生态环境向好转。全市林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在全省树立了黄土高原林业发展的示范典型。2016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188.01万亩,超额完成林业“十三五”规划的184.02万亩。国土绿化呈现四大特点:

  实现由数量至上向质量取胜再向数量质量齐头并进的转变。第一阶段为2016年至2018年年初,在此阶段太原市主要以较低投资标准的大规模造林为主;第二阶段为2018年年底至2019年全年,此阶段开始进行市级高标准造林试点建设,在适量减少造林总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造林单位面积投资标准;第三阶段为2020年,在这一年,任务下达量、资金保障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并设立市级高标准营造林示范工程。三个阶段的转变实现了从年年造林不见林到造一片活一片,再到大规模造林造景相结合的历史转变。

  实现由单纯造林向全方位提升森林品质的转变。由于过去造林资金短缺,太原市造林投资标准常年维持在每亩500元的标准,仅能勉强维持造林任务的完成。从2018年底开始,造林投资标准的逐步提升,太原市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了提档升级、高标准造林,加大对阔叶树种、彩叶树种、经济树种的栽植力度,实现了绿量、颜值、价值的共同提升。

  实现由关注森林覆盖率提升到森林质量的全面提升的转变。过去的营造林主要以造林为主,单纯追求造林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从2020年起,开始探索性地设立市级森林抚育及市级未成林地管护项目。市级森林抚育注重对林分质量的改善,林分结构、健康水平的提高,市级未成林地管护目的是为了深挖未成林地向有林地的转化,力求通过三年的未成林地管护加快其向有林地的转化,切实保护好原有的造林成果。经过一年的探索,这两个项目的设立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现理论支撑与经验支撑的同步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理论、水土保持综合理论、矿山生态修复理论逐步完善;高位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经验、开发式造林机制创新经验、林业科技创新支撑经验、矿区绿化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骨干支撑。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理论支撑与经验支撑的同步发展得到了省林业和草原局的高度认可,并将我市的发展成果及未来规划科学地总结为“四个三”,分别为:三环布局合理(内环城市核心圈、中环生态经济圈、外环生态平衡圈),三大系统融合相得益彰(城市建设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三化特色凸显(绿化注重质量,彩化彰显景观,财化惠及百姓),三大体系共生(生态体系完善,产业体系发展,生态文化体系繁荣)。

  


原文链接:http://zrzyt.shanxi.gov.cn/xw/chnl399/202103/t20210311_247335.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