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非遗如何走向市场?——来自贵州代表团分组审议会的热点话题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手工制作中的竹编茶杯。王长青 摄

  

  7日下午4点多,记者进入贵州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时,正赶上一场热烈的讨论。

  

  “中央财政设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但只针对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国家级传承人,而在基层还有更多的非遗。”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农民杨昌芹代表说。

  

  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她开办的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为当地近百位贫困户和留守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让杨昌芹尤为关注。

  

  “非遗是每个地方的特色,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杨昌芹说。

  

  铜仁市万山镇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华茜代表接话说,近几年和非遗文化传承人也有过合作,但销售效果并不好,成本高是最大的问题,民族传统文化要和市场结合,非遗元素也要和时尚相结合。

  

  赤水市一家竹编作坊内,一名竹编艺人在编制竹灯笼。王长青 摄

  

  主持会议的贵州省委副书记蓝绍敏代表也加入话题:“我们民族的东西有两个价值需求,一个是艺术价值需求,一个是实用价值需求。实用的价值需求就一定要有实用的价格让大众去接受。”

  

  他举了自己调研的例子:“贵州的贵银很有名,但做出来的东西比别的地方贵,因为我们是全手工,人家是半手工。咱们银艺大师做一把银壶,卖30几元一克,但在网上买一把银壶,价格大概只有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定位,否则做的东西没有市场竞争力。”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代表紧接着抛出了问题:“非遗怎么从展品变为商品?”

  

  “应该把非遗的元素融入时代审美,开发各种应用场景。”杨昌芹说,我们开发私人订制产品、限量产品等,还和外地的美术院校合作进行校外实践创作,完成他们的毕业作品。他们有设计,我们有手艺,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成就。这些方式效果都不错。

  

  宋宝安说,两会后,要组织学校艺术设计院的老师去调研,怎么在保护中开发、发展非遗。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刘多代表说,非遗若是只保护而不用,最后就会失传。我们的手艺人都是靠经验,产品没有标准化,只能作为收藏品。一定要实现标准化、工业化、产业化,成本才能降下来,非遗才能发展壮大。

  


原文链接:http://zrzy.guizhou.gov.cn/xwzx/xwdt/202103/t20210309_67137407.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