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项目 > 正文

面向“十四五” 全面提升海洋卫星应用能力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日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林明森就如何聚焦主责主业,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要素的海洋遥感卫星数据获取能力,提升海洋卫星定量化应用水平和支撑服务能力,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十三五”时期进展,以及“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海洋卫星进入系列化业务化发展新时代

  记者: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共有6颗海洋卫星成功发射。立足应用,中心主要完成了哪些任务?

  林明森:概括说,“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卫星实现了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谱、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进入了系列化、业务化发展的新时代。

  5年来,中心推动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有关规划实施。

  目前,海洋卫星同时在轨运行卫星达到7颗,海洋一号C、海洋二号B、中法海洋、海洋一号D、海洋二号C、高分三号6颗卫星均在“十三五”期间发射。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进入了组网观测时代,系列化卫星观测体系基本建成,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观测覆盖能力。

  围绕主责主业,中心基于我国自主海洋卫星,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预报与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域海岛监测、海洋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大洋极地与全球变化监测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其间,海洋卫星地面系统建设更加完善。实现了改扩建海洋卫星地面系统,形成同时运行管理多颗在轨卫星的能力,实现天地资源统一协调、多星多任务快速响应,发布卫星数据产品目录、共享规则,上线海洋卫星小程序,实现分发与共享服务时效性大幅提升。北京站、三亚站(陵水)、牡丹江站实现改扩建,黄东海海上观测平台、珠海万山雷达高度计海上定标场投入运行,海洋卫星数据中心实现开工建设。

  作为技术支撑,海洋卫星遥感科技创新实现了较大突破。中心加强了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承担了全球海气变化与相互作用、高分对地观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海洋专项任务,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开展国际国内卫星遥感应用合作

  记者:履行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对卫星应用技术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开展自然资源省级卫星中心建设、推进国际合作等,正是落实责任的举措。其中,海洋卫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林明森:在卫星遥感应用国际国内合作方面,中心与法方共同完成了中法海洋卫星研制、发射、在轨测试和应用的合作,与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开展海洋卫星数据交换,推动了与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合作,扩大了海洋卫星的国际影响。2020年,中心参与修订了与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的数据共享合作谅解备忘录,继续深入推进数据交换、海洋二号数据落地接收、哨兵数据共享和研究合作,继海洋二号A和海洋二号B卫星已在芬兰站实现业务化接收,逐步推动海洋动力卫星后续星在芬兰站的落地接收。落实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数据授权,争取到了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预报产品。

  去年,中心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省级卫星中心建设。在数据、产品、软件和技术服务上,为省级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支撑,通过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或专线及时向省级中心推送卫星遥感数据,分三个片区组织开展了海洋卫星应用培训班。在原有省级中心基础上,推进了与山东省、上海市、青海省、天津市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等单位的对接,进一步扩大海洋卫星省级节点的建设与服务。启动省级海洋卫星应用通用平台研制,已通过项目初验,启动在浙江、江苏省级中心的试用和业务化典型示范;开展广西、海南省级中心建设方案调研和建设方案编制,完成了海南海洋卫星遥感人才团队建设的项目申报;协助浙江省中心开展省级海洋遥感监测系统二期建设方案制定。

  “十三五”期间,中心与国内20多个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包括地方涉海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深入开展数据共享、数据接收与处理、应用合作研究,拓展中国海洋卫星的服务范围和领域。

  2025年前建成3个海洋卫星“星座”

  记者:按照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在2025年前要建成3个海洋卫星“星座”。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中心将重点推进哪些任务?

  林明森:3个“星座”即海洋光学卫星星座、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具备高分辨率与雷达监测能力的雷达卫星和高轨地球同步卫星的监视星座。建成后可对全球连续探测,支撑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海洋遥感大数据服务,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球海洋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服务。

  今年,中心将继续以推进海洋卫星应用为重点,积极做好卫星应用服务。一是基于我国自主海洋卫星数据,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海洋生态环境、国土空间规划、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等业务工作需求,继续加强浒苔、海冰、极地海冰、海平面变化、台风、溢油、海温等遥感业务化监测和应急监测工作,创新海洋卫星在水资源、大江大河、海岸带领域的监测技术,为自然资源主体业务工作提供有力工作支撑和服务保障。二是进一步拓展卫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建设卫星海洋应用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海洋数据基础服务能力,高质量打造数据接收、存储、分发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原则,推动国产海洋卫星数据、产品、技术、软件等在自然资源系统的全面应用,为打造贯通部、省、市、县(乡)卫星应用技术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

  同时,中心将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组织实施好海洋卫星工程。以业务化工作为主体,持续做好地面系统业务化运行。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推进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以海洋卫星科技创新为抓手,做好科研和对外合作。

  面向“十四五”,进一步提高海洋卫星应用与服务能力,是今后的主攻方向。我们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部“两统一”职责为核心,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要素的海洋遥感卫星数据获取能力,提升海洋卫星定量化应用水平和支撑服务能力,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hy/202103/t20210305_2616608.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