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0-08-19 来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学科发展现状及建议

  

  1 海洋学科专业概述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规定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我国与海洋领域直接相关的一级学科分别是“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水产。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下设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4个二级学科,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许多新学科,如环境海洋学、海洋工程学、空间海洋学等。总体来说,海洋科学是海洋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3个二级学科。水产包括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等二级学科。

   从应用的层次上来说,海洋学科包括以下3个层次:海洋基础科学是研究海洋现象和过程的基本原理;海洋技术是指在海洋开发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和使用的设备等;海洋开发与管理是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与技术有效地利用海洋。

  总之,海洋学科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海洋开发利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是人类长期对海洋进行理论认识和实践所总结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我们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我们开展海洋经济、海洋事业的窗口。

  2 国内海洋学科研究现状

   我国海洋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领域设置的一系列重大科技任务.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目前,我国内地开展海洋教育的高等院校有将近200所,优势院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3)》,共设有博士点131个,硕士点327个,本科专业点211个,专科专业点464个,还有近20个专门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机构。我国海洋科学专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支撑。但是还应该清醒认识到,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80%,而我国只有301左右。我国的海洋科技整体水平还较为落后.在重大涉海国际问题上缺少话语权,虽然涉海研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高关注度、高质量的前沿研究比例还比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在国防安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海洋科学与科技创新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3 国内海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各类海洋人才需求量巨大,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事业,许多涉及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跟风成立海洋学院,研究生规模扩大较为迅速,但很多新建海洋科学的学校是立足原有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等基础成立的,主要还是依靠原有的教师教学,整体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化,这就使得部分新办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我国海洋学科在布局上较为分散,专业的开设存在共性有余,扎堆明显,通用性、传统性比较多,但国家急需的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特色方向,如海洋材料、海洋能源、海洋法、海洋信息等方向,则是少有布局或尚未明确布局。由此导致了我国海洋学科领域创新力量分散重复、效率不高、能力不强,新兴领域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另外海洋领域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单位之间交流合作也有待加强。

  4 建议

  4.l 加强“蓝色国土”教育,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我国应加强“蓝色国土”教育,加强对海洋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认知;加强对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性的宣传,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对海洋的兴趣,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海洋研究中。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是高校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流的学科,首先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需要以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根据不同的培养定位搭建相应的教师队伍。对于创薪性高校,组建以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学术人员为骨干的创新团队,以带动学科发展,推进教育创新。4.2 统筹安排学科设置及涉海高校个性化发展

   根据国家战略统筹安排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方向设置,避免盲目地扩大规模,不切实际地追逐热点。

   涉海高校个性化发展中需完善特色学科与产业的共同发展,结合地区特征及优势,提高学科的运用价值及影响力,以促进高校的发展,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应加强对前沿领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地准确定位各自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明确并强化自己的发展特色、发展方向,才能实现院校的真正进步,才能符合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

  4.3 涉海各界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及战略研究

   明确中国海洋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基本的实现途径,结合现实社会产业需要,保证海洋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主动性与效率性。企业家们由于与产业结合的紧密,所以对社会发展的现状需求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科学家则除了短期利益外还需考虑未来世界的竞争力所在,做好布局。社会各界参与制定的规划才可以更全面地结合我国的现状与挑战,更加地切实可行。

  4.4 增设海洋相关学科之间的通识认知与交流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国家战略布局和国民生活的提高,前沿科技领域、科研领域也产生了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海洋学科自身就包含着多学科交叉的意义,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以海洋科学为基础背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结合,产生了各种新的理论、发明以及高度综合性的研究课题。

  增加海洋通识课程,通过促进海洋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可以拓展研究工作者对于海洋领域的认识,从学科的角度、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想,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途径。

  4.5 加大海洋公共平台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相对于其他学科,海洋科学的发展更有赖于技术的进步。例如:因为发现了回声声呐,水下目标和环境的检测才有了质的飞跃;因为卫星遥感的应用,才有了对中尺度涡旋的认知。所以加大海洋科技的基础设施及海洋公共平台建设,才能为我国的海洋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以此为基础与国际同行合作,增加以我国为主的航测频率,提高我国的影响力。

  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外海洋领域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通过国际合作等项目积极吸引国际海洋创新力量和资源,集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协同创新,深入落实各项合作计划。条件允许时,开展与国内外著名涉海高校和研究所的联合培养工作,增加学生的出国和出海经历。通过博采众长,培养出懂海洋的新一代中国国际化海洋人。

  5 结语

   21世纪,全球海洋事业发展如火如荼,国家给予海洋极大的重视与支持。我们应正视问题,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调研国内海洋领域现状及问题,提出切实的建议,改革现有的学科建设体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与布局,更好地建设海洋学科,为我国海洋事业能够兴盛发展打造重要支撑与保证。

  

                            摘自《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第37卷第3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k/kjxx/kjdt/101594092383429.html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