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农村如何才能留的人才,看看委员是怎么说的吧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 本网 作者:佚名

  古人有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治国经邦,贵在人才”,可见人才在古往今来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才脱离城市包围,走到农村农民当中去,带领一方老百姓致富,消除城乡两极分化。

  现在的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大学生。人才有多层次、多路径、多平台的成长需求,在快速发展的农业农村领域,农业院校大学生有较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可以做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成为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也可以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事实上,做农业不仅仅是种地养猪。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即使是种地养猪的工作也今非昔比。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农业技术、品牌、理念等方面发挥的空间十分广阔。

  虽然在这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返回老家的农村帮助老家的农民致富,但能长久留在农村的却很少,基本都是在农村待了一段时间,涨涨自己的工作经验,然后就回到了城市当中,在城市当中立脚扎根。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在小编看来,农村如果涌入大量的人才,怎样留住这些人才才是关键。

  在近期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针对如何使农村留的人才提出了建议,他表示,第一,从学校角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需要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看清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进行锻炼,了解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教育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把所学用于国家三农建设,实现人生价值。

  从社会角度: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从业者。只有爱农业,才能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才能把务农当成事业;只有懂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只有善经营,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作出有效响应。新型农业从业者队伍并不搞学历歧视,也不搞专业排斥,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界人士都在其中。所谓“就地培养”,意味着无论对大学毕业生还是对其他从业者,要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持续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从其他角度:如在激励政策方面对下乡的学生有特殊的待遇;同时也要加强乡村干部建设,留得住、留得动人才。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